Search

【養成新習慣,是需要被支持的:加速改變發生的➌個心法】
​​
今早,一位朋友與我...

  • Share this:

【養成新習慣,是需要被支持的:加速改變發生的➌個心法】
​​
今早,一位朋友與我進行一對一的聲音教練課,我們聊到,在課程練習中,雖然有進步的感覺,但想到要把這些進步轉換到職場上,就覺得相對的很困難。​
​​
你知道為什麼「改變說話習慣」那麼不容易嗎?​

小時候,你可能有和同學們玩過一種遊戲,就是大家一起來打賭,在一小段時間內,要熱絡地聊天,但是不能說「你我他」這三個字,只要講出來的那個人,就要買雞排請大家吃。​

這個遊戲的贏家永遠是雞排店老闆,因為這過程中,為了避免犯錯,必須用力的抑止自己的慣性,用不習慣方式說話,大家的說話能力會一整個退化回幼稚園,講話都變得笨拙了。​

學說話,跟上面所說的狀況很相似,當你今天學了一個新的說話技巧,而你告訴自己要立刻學以致用,你自己為了要能夠在慣性當中安插一點不習慣的行為,說話時自己都會很尷尬,而聽你說話的人也因為你的尷尬,感到不自在。大部分的人,都可能因為這些不好的經驗,不知不覺又回到過往的習慣。​

特別是,當人們在不同的情境裡,會很自然的進入你原先的角色,例如你回到家裡,你可能是你爸媽的孩子,或兄弟姐妹,你也可能是某人的丈夫或妻子,也許是孩子的父母。當我們進入角色扮演的時候,你的腦袋就會進入那個角色的功能,自動切換思考和行為的方式,甚至情緒也會瞬間轉換。​

雖然朋友在一對一的練習裡,可以抓到一些讓聲音聽起來放鬆且沈穩的感覺,但回到職場上,面對主管和其他同事,可能又會喚起過去的習慣,把自己的姿態放得太低,導致聲音又沒有自信了。​

因此,學說話,除了花時間練習之外,更重要的,就是為自己創造能「讓改變發生」的環境。​


我想和你分享,三個能夠讓加速改變發生的心法,我認為這些方法不僅僅適用於學說話,甚至也可以應用在其他新習慣的養成上喔!​

➊ 請在「一個人」的時候練習​

想和大家分享一句話:「我們在有人的地方,最多只能做自己。」我們多少都會受到外在環境的制約,所以在別人面前做出跟以往習慣不同的樣子,會感到非常不自在。​

不過,在一個人的時候,少了外在的因素,心是更自由的,你想成為誰,就能成為誰!​

➋ 請你用「玩」的心態練習​

不要給自己要趕快學以致用的壓力,練習過程的「體驗」才是重點!當你放鬆的玩,就能更好地探索並整合自身的資源,讓它們為你所用。​

無論是學游泳還是樂器,都會需要一點玩心來培養協調性,更何況,說話的複雜度又更高出許多,才更應該玩呢!​

➌ 為自己安排「暗樁」​

前面兩個心法,屬於自我的支持,第三個心法是關於環境的支持。

如果要讓改變能發生在職場中,建立專屬自己的啦啦隊,是一種很有效的方法喔!​

找幾個跟自己互動很好的同事,告訴他們你正在做的努力,並且請求他們給予回饋或提醒。這樣一來,當你試著將新的習慣運用在生活情境時,他們的眼神會告訴你,你的努力是有意義的,而且你知道自己會得到友善的回饋,就比較容易放得開。​

如果願意協助你的人越多,你的支持系統就越強大,得到的正向回饋和提醒變多,改變就更容易發生了!​


希望上面的三個心法,可以為你在改善自己的說話習慣上帶來幫助,也希望它們可以應用在你想養成的新習慣上,讓改變更好地發生!


Tags:

About author
2010年起,在各大專院校、社團組織、公家機關以及企業授課,教授溝通表達的聲音運用技巧。至今累積超過1700場次。 授課範圍除了發聲、語調、口條之外,更包含聲音在各個領域的應用,例如配音、播音、課程錄製、公眾演說、簡報、教學、主持、銷售服務、人際溝通、關係經營、自我探索等。 2019 與妻 Lynn 創立「聆韵企業管理顧問有限公司」開始經營自己「虎式」風格的公開班,以實現十多年陪伴學員成長過程中,孕育出的教育使命:透過細膩的聆聽,讓人更好地「成為自己」。 教學目的: 1. 透過聲音了解自己,培養自我覺察力 2. 訓練自我表達的彈性,發現更多可能性 3. 探索溝通本質,提升人際對話品質
我是羅鈞鴻,朋友稱呼我小虎老師或「虎哥」,我是個聲音教練,專職溝通表達訓練,以及聲音訓練。教學由人性角度出發,擅長探索內在動機,助人由內而外改善說話問題。
View all posts